近年来,在各项国际设计大赛中屡有所获的日本新生代平面设计师、资生堂艺术指导花原正基,携其作品与众多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共同出展– Japan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其本人也于展览开幕当日由纽约飞抵上海举办作品分享讲座的同时,也接受了与我们的特约访谈。访谈在清晨轻松的氛围下开始,彬彬有礼的花原先生细致而详细的就我们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花原正基(Masaki Hanahara)
网站:http://www.masakihanahara.com/
1979年出生于福冈,2005年进入资生堂宣传部。主要负责资生堂旗下品牌maquillage、资生堂企业广告和资生堂美术馆的设计。曾获NY ADC金奖,ONE SHOW金奖,D&AD wood pencil奖,JAGDA新人奖等。花原正基从大获好评的linkof life、makeuptool、artdeco等作品解读设计,解读资生堂。他的设计以创意和设计为驱动,跟随时代动向,使资生堂经历时代和审美的几番变革之后仍然以“美”为视点,不断革新和变换,日渐形成性格饱满、表情丰富的品牌。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在数字、科技与“美”和设计之间,以自己擅长的角度,去发现和更新平面设计,同时准确地洞察现代人的需求。S/PARK
采访地点:移动的头脑博物馆(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388号越界・世博园)Q:今天很高兴,能够邀请到花原正基先生来进行访谈。在访谈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向您的到来表示感谢。众所周知,花原先生您近年来不仅在诸多国际设计比赛中屡屡有所斩获,同时也任职于日本知名化妆品SHISEIDO品牌的艺术指导。因此,首先,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资生堂和资生堂宣传部。H:好的。资生堂是一所业务涵盖全球90多个国家、世界排名第五位的化妆品企业。资生堂宣传部是总部位于东京银座,约有一百三、四十名在职设计师的企业设计部门。宣传部中不仅有像我这样的平面设计师、也囊括了包装设计师、空间设计师、文案、项目企划等社员。同时,目前不仅纽约有我正在任职的团队和分部,在巴黎和上海我们也都分别设有分部。
Q:那么请问位于纽约的分部与位于东京的总部,在日常工作以及业务内容上是否有所关联。H:是有关联的。我们平时去百货商场时,常可见冠以资生堂社名的主线产品 -「资生堂」。该品牌的产品目前在全球9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与香奈儿,迪奥这些将总部设在巴黎,向全世界发信巴黎设计的品牌一样,作为资生堂核心品牌的「资生堂」也是向全世界发信东京・银座的设计。这也是我之前在东京总部时,所担当的工作内容。当然,仅仅是一些主线视觉的设定依旧还是会有所不足,有许多设计工作是需要具体落实的,比方说SNS的视觉化、当地店铺的视觉设计工作等等,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在纽约,巴黎,上海的设计师们、以及和当地的设计师们一起协力去推进项目的落地完成,这也是到了纽约之后直至现今我所担当的工作。
Q:将从日本的设计,美意识和美带去世界的内容和工作。
Q:您当时是如何想到进入资生堂这样一间化妆品公司的呢?进入资生堂之后,又是怎么学习设计的呢?H:我大学院①学的是建筑。虽然之后,也是有缘能够作为平面设计师进入资生堂,但像是(平面)设计基础的那些课程之前基本都没怎么学习过,比方说素描,以前也并没有画过。因此,化妆品广告草图我都画不了,相当的辛苦。不过,虽然没有怎么学过平面设计,但因为资生堂的设计都相当的精致上品,比如花椿(杂志)②等,想着“如果将来能够从事诸如此类的设计的话能该有多好”,于是就尝试就职资生堂试试看。当时也完全没有想到竟然会被录取。(笑)而进入了资生堂之后,一切也都是从学着前辈开始的,比方说草图、素描等等。
Q:那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平面设计基础的步入资生堂,并从零开始再学习的了。真的是很不容易!H:是的。从零开始的。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真的非常辛苦!
H:我曾经学建筑。也曾一度梦想成为建筑师。当然,设计建筑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过,我是曾在绘制建筑作品发表用图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图形设计的、并初尝视觉传达以及可视化的趣味与魅力,以此为契机而选择做平面设计的。
Q:也就是说,从绘制建筑发表的图版中发现了平面设计、以及视觉传达的趣味而走向了平面设计师之路。
香薰产品「bliscent」
Q:到目前为止,最令人愉快或最具挑战性的经历是什么?(请举一个个案来介绍)H:有很多。简直可谓是挑战连连呢!………零基础的进入资生堂,虽然开始学了些平面设计,但诸如广告制作、分镜头等,当然,并非需要我直接来拍,但是需要去构思,以及最近自己企划的 IOT 的产品设计,并拓展到 UX、UI 的设计种种、同时伴随着国际化英语也需要经常使用等、一波接一波真的是挑战不断。如果要从中选择一个的话,实在是有些困难……然而,也正因为具有许多挑战这才是资生堂,也才能诞生出如渋谷克彦②前辈那样优秀的艺术指导。
资生堂系列海报(渋谷克彦设计)
Q:您的设计很多元化,从视觉设计、广告创意指导,到新媒体、空间都有所涉及,那么您在这些工作中,是如何定义自己作为平面设计师的身份的?H:确实,虽然我有挑战很多领域、但始终不敢忘却自己「核」的部分。而平面设计是我「核」的部分,这点也是自己最近才认识到的。我们常说,要多对各领域有所挑战,这样便能够开拓视野。然而,这也蕴含了沦为“半吊子”可能的风险。“虽广但浅”是无法赢过精而深入的专家的。所以,我认为,作为平面设计师,先形成自己的「核」- 认识到自己是平面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再去挑战许多不同的领域或将会是一个较好的平衡。虽然并不能够设计空间,但“以平面的感觉和感性去解读空间”这是只有平面设计师可以做到的,所以不忘自己的本质的同时再向许多其它的领域发起挑战是我所采取的姿势。Q:您是资生堂的一名平面设计师,但近年来,您已大量参与利用技术的产品开发。是什么促使您对利用技术的制造领域感兴趣?以及,您是如何将之与相当成功的图形设计领域进行联系的呢?H:我其实并没有参与产品设计与制作,但是我有做包装。比方说越南的蜂蜜包装设计,但这是在会社之外的个人项目。在资生堂里,我基本也很少接触包装的设计。
Q:随着算法,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变得越来越强大,设计师面临“设计的方式转变”的问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个转变?未来设计师扮演的角色会如何?以及您认为数字跟信息技术将会在未来的创意和设计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H:关于第一个问题,这也正是目前资生堂所面临的问题。我想不仅中国,甚至全世界或许都是如此。比方说要录用平面设计师人选的平面设计能力较高的话,便较不容易去打开视野----所以,打开视野,形成对许多领域有兴趣的特质,资生堂更会偏向于考虑这类的人才。这也是最近我们招募平面设计师的时候,也曾讨论到的话题。
Q:也就是说,您认为未来需要具有对多领域抱有兴趣和具备可成为综合型设计人才素质的设计师?H:话虽如此,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那些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储备从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学科毕业的学生。但也正像刚刚所提到的,需在具备形成自己「核」的前提下,具有好奇心并去对诸多领域进行挑战。我觉得技术的进步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比方说,我做平面设计,海报也是我最喜欢的媒介,但海报仅仅只是海报,无论如何去构想,交互的部分毕竟有限,但如果使用有能够比海报更有传达力的技术,比方可以将你的感觉通过该技术来信息视觉化的话,不就更令人兴奋吗,若其中既有故事,音乐,又有时间线的话,难道不就能够改变现有的普遍沟通方式吗。深动人心,是我常思考的创意课题。所以,有可能性的新技术,我都会积极的、尽可能的使用。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技术可以达到的效果。另外,技术提供方,有时候未必会有创意视点,而我们也并不具备一些技术,因此,通过良好的合作,就可能会诞生很好的表现。而这或许将是将来技术和创意的关系。
Q:并非排除,而是以积极的姿态接收新的技术,并以之探索设计的打动人的新的可能性。
Q:对中国的设计是否有了解?有喜欢的中国设计师或艺术家吗?H:蔡国强④先生曾经有和资生堂合作,在资生堂画廊也有过展出,他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另外,对建筑家贝律铭⑤先生我也印象很深,他的建筑作品很了不起。時光 -蔡國強と資生堂展 - 2007資生堂ギャラリー
贝聿铭 -卢浮宫金字塔
Q:您如何看待日本的设计文化?
H:虽然有些宽泛,但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拿资生堂来说,作为一个日本品牌,我们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在国际语境中具备竞争力的会社。由此而想,最紧要的便是“日本独自”的、“日本式”的价值传达与认同的获得,因为我们并非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品牌。海外的大家常常对日本的印象是“酷”、“富士山”、“寿司”、“艺妓”、“京都”等等,但作为日本人,知道日本并不仅只是这些,也含有更为现代的一面。而这些并不为广泛所知的部分,或者是只有日本人所知晓的部分,如果不将之传达给海外的大家,就很可惜。那如何做到:啊!还有这样的日本!这便正是目前的课题。比方说这些海报,它们是以Japaneseness⑥为题,只用黑色和红色来构成制作的。黑色和红色是日本的传统色,当然,拍摄的时候是不止二色,是四色的,但之后,将照片经过处理只以二色来表现,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极简特质,感觉带出了日本感。Q:以日本感为表现方向特意的对照片进行了艺术处理。H:是的,是的。其实,对于刚刚您的提问,我也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回答,希望大家一起来探寻日本的感觉,我也是其中的一员。Q:谢谢您。同时,最后,还有一个番外的问题想提。我们知道您的作品获得了很多全球的设计奖项,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设计奖项的?H:奖项就像是老师。尤其是世界级的奖项。首先,评委都是当代最活跃在一线的设计师们。所以,以这些最活跃的一线设计师的视点、国际化的视点,来确认自己的作品是否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国际语境中是否也是优秀,如果被认可的话,那样就会收获继续不断前行的自信吧。
Q:感谢花原先生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谈。通过与您的交流,也让我们认识到您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指导,更是一位日本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祝您在今后的设计创作中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谢谢思嘉的翻译。我们期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与您再次相会。
②花椿(杂志):1937年创刊的资生堂企业文化杂志。③渋谷克彦:出生于东京都的日本平面设计师。2017年独立之前,任职于资生堂宣传部并经手多项品牌设计与广告。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教授。④蔡国强:著名中国当代艺术家。目前旅居美国纽约和新泽西从事创作工作。⑤贝律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⑥Japaneseness:日本性的、日本式样的。简单
⏰10月19日 15:00 菊地敦己(已经售罄,点击查看详情)古平正義
⏰2019年11月17日(2小时制)
地点:移动的头脑博物馆,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388号越界·世博园 B4-1
CONTACT US ljy100@126.com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合作意向,可给我们写邮件。
订阅号